<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中国政府网|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播报

        聚焦“一老一小” 托起“朝夕美好”——来自渝东南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调查

        --

        日期:2023-02-20

        2月16日,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空巢”老人冉景宏家门响起了“咚咚”的敲门声。他打开门,将上门送包裹的村第一书记周继荣迎了进来,“谢谢,又麻烦你了!”

        一个“又”字,道出了这项服务的经常性。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滞后,成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一个突出体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着力加强薄弱环节。

        巴渝山乡,地域面积广大、群众居住分散,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个难题。群众的诉求是什么,已提供什么,还差些什么?近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渝东南的酉阳、秀山展开实地调查。

        诉求:集中在对“一老一小”的服务上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何家岩村,幅员面积15.5平方公里,群众基本为散居。这里的户籍人口有2400多人,但常住人口只有900多人,主要是老年人和学生。因此群众诉求也主要集中在对“一老一小”的服务上。

        “过去办事还是有些不方便,比如办社保就要去乡里,比较麻烦。”冉景宏口中的“办社保”,指的是每年要去采集一次信息,但由于交通不便,每次来回都很耽误事,“如果没搭到别人的顺风车,就只有走路。”

        秀山县梅江镇的情况也大致如此。该镇18个村(居)中有6个与贵州省松桃县接壤,最远的杠龙村距离镇政府有15公里,群众一来一回,小半天就没了。

        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不仅带来了养老问题,也带来了学生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多、困境儿童多。”花田乡教管中心主任冉鹏飞告诉记者。

        他注意到,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存在个性偏激、缺乏自信、习惯不好等问题,“多是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老人毕竟隔了一代,教不好,管不住。”

        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上,除“一老一小”的普遍诉求外,还有一些阶段性的诉求。比如说,去年的极端高温天气,群众对送水服务的诉求就特别多;今年春节以来,返岗就业的诉求又多了起来。这些都依赖于乡镇和村社去解决。

        探索:建指挥中心,推代办服务

        如何解决?

        一个做法是集成。梅江镇建成了智能化的社会治理中心,整合社会治理、重点人群管理、特殊群体照看等功能。

        这套系统的支撑点在于一块数据大屏和散布于各村主要路段及老百姓院落旁的1439个室外监控设备。通过系统,能及时推送最新的惠民政策、务工信息、法律法规,村支两委和党员群众可以通过贴在村内的“一村一码”查看和学习,避免了两头跑。同时,也能对特殊群体进行巡查照看。

        “每年元宵节我们都要搞炸龙灯的民俗活动,今年2月5日元宵节镇上汇集了两三万群众,这套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梅江镇镇长石登勇介绍,当天由于参加活动的人太多,有个5岁的小孩子走失了,家长很着急,他们通过系统一一查勘比对,花了一个多小时顺利找到了孩子。

        花田乡的做法则是,为全乡脱贫户、监测户等重点人群发放电子手环,可以实时监测他们的心率、血压,而这些信息都集成在乡卫生院的“空巢老人看护康养系统”里,一旦血压和心率偏高,系统就会发出预警信息。

        另一个做法是延伸。“老年人办社保等问题,现在基本不用来回跑了,都是我们和村干部上门代办,或者社保所趁赶场天进村服务。”梅江镇民族村第一书记秦果说,在医疗方面,也有已经全覆盖的签约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服务。

        对于留守和困境儿童,公共服务也覆盖到村、延伸到户。比如说花田乡中心小学建立了一套关爱机制,由学校的34名教职员工“一对N”帮扶留守和困境儿童,每月上门家访一次,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送文艺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对于老人,我们组织了‘春风行动’,每两个月搞一次集体生日会,每逢节日还要开展传统文艺演出和手工制作等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周继荣说,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延伸,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期待:加大投入,让公共服务更有“里”有“面”

        当然,无论是建指挥中心还是“春风行动”,都需要财政的保障和投入,这是让不少基层干部头痛的问题。

        梅江镇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的许多功能,需要AI智能摄像头才能实现,但目前囿于财力,只安装了几十个,其他还是普通摄像头。同样是因为财力问题,这套系统目前只应用到了镇一级,还没有延伸、推广到村里。

        医疗方面也是如此。花田乡65岁以上的老人有1298人,但乡卫生院只有13个医生,床位只有20张,“所以平时我们的工作比较饱和,遇到送医下村时更紧张,床位也比较紧缺。”乡卫生院医生何敬贤说。

        “春风行动”方面,何家岩村每次活动大概需要800元,一年下来的总额还是不少——这需要发展良好的村集体经济作为支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并就义务教育、卫生资源、养老服务等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

        “希望能加大投入,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培育区域性养老助残服务中心。”面对记者,石登勇说出了自己的期待。

        冉鹏飞则希望政府能加强指导、保障和监督,支持一批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进村服务,“许多学生连县城都没去过,如果有相应的组织能带他们出去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对他们的成长肯定大有帮助。”

        此外,花田乡正在筹建养老食堂,“这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我们也希望得到扶持。”周继荣最后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